≈≈北特科技603009≈≈维赛特财经www.vsatsh.cn(更新:24.10.21)
    ★2024年中期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处行业 
       公司属于汽车零部件行业,业务发展与汽车行业高度相关。据中国汽车工
业协会统计数据,2024年1-6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88.6万辆和1,197.9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5.4%和6.3%;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0.5万辆和206.8万辆,同比分别
增长2%和4.9%。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
.1%和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同步提高6.9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
、汽车出口和中国品牌乘用车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
增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汽车出口保持快速增长,2024年1-6月实现汽车出口279
.3万辆,同比增长30.5%,对拉动市场整体增长贡献显著。 
       展望下半年,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利好政策持续落地实施,企业
新产品密集上市,将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汽车市场消费潜力,为行业全年实现稳增长提
供助力。 
       (二)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 
       1、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底盘零部件业务、铝合金轻量化业务、空调压缩机业务
三大板块。公司底盘零部件业务在更为细分的转向器齿条、减振器活塞杆行业内占主
导地位;空调压缩机业务也在商用车同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2、主要产品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底盘零部件(细分为转向器类零部件、减振器类零部件
、差速器类零部件、高精密类零部件)、铝合金轻量化零部件、空调压缩机及热管理
系统。 
       说明:因底盘差速器类零部件的输出轴产品收入占比较小,其收入目前纳
入转向器类零部件。 
       (三)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的产品全部采用直销的模式。公司的客户主要为汽车产业链上一级供
应商或整车企业,底盘零部件业务产品几乎覆盖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铝合
金轻量化业务及空调压缩机业务产品多为国内外知名汽车整车企业或一级供应商。客
户对下游供应商通常实行合格供应商管理模式,公司需经过严苛的评审以进入客户的
合格供应商体系。公司的产品均为非标准化产品,公司会根据客户的产品设计需求进
行定制化的同步开发,在通过客户的定点并取得销售订单后,公司依据订单组织采购
和生产,并完成产品的交付。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钢材、铝材、壳体以及辅料等,公司设有采购
部门,根据生产经营计划组织采购。采购部门根据供应商选择标准对供应商进行初步
背景调查后筛选出符合汽车行业质量标准的供应商,组织研发、工艺、质量、财务等
相关部门对供应商进行审核,通过审核后列入合格供应商,并负责收集分析原材料的
市场价格,控制采购成本;同时对供应商进行日常管理、定期审核、业绩评估和监控
,确保所采购的物资供货及时、质量合格、价格合理,满足生产交付和技术标准的需
求。 
       3、生产模式 
       公司的生产模式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
每年年底根据客户的下年度计划,制定公司的年度生产计划预案,每月根据客户订单
,制定公司月度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在生产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定期根据客户的需
求进行调整,确定周计划和日计划。整个生产过程包括生产计划、车间制造、检验入
库与产品交付。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微增,汽车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新能源
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
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奋发向上,经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推进以下重点工作: 
       (一)市场与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整体获得了一定增长,实现营业收入97,042.89万元,
同比增长14.06%,主要得益于底盘零部件业务在保持稳健的基础上,部分新产品陆续
实现量产爬坡而带来的订单增量,如博世(Bosch)智能集成刹车系统核心零部件IPB
-Flange、采埃孚(ZF)CDC减振控制阀零部件、耐世特(Nexteer)齿轮、齿条等零
部件销量持续增长。 
       报告期内,我国汽车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公司紧抓出口市场机遇,充分利
用现有全球知名的大型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公司
出口业务持续增长,实现出口主营业务收入7,087.29万元,同比增长10.76%。 
       (二)研发与创新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费用投入,通过产学研合作,重点开展CO2、
R290等多种新型制冷剂对应的技术路线压缩机、各型号集成式热管理系统(8-13KW)
、电动压缩机用控制器及Sic控制器等一系列项目的研究开发。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配合客户开发各型号丝杠零部件,包括螺母、行星滚
柱、丝杆、齿圈等,应用于人形机器人执行器及汽车后轮转向系统(RWS),但均处
于样件阶段,并未被客户定点,后续公司能否获取正式订单,以及其产品的技术方案
、量产节奏、量产规模等方面均存在不确定性,在此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防范投资风
险。 
       (三)产能与投资 
       报告期内,公司为配合客户项目量产,扎实推进各项目产线的投资建设,
如底盘高精密业务的博世(Bosch)智能集成刹车系统核心零部件IPB-Piston项目、
铝合金轻量化业务盐城生产基地锻造线项目等。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建设了人形机器人用丝杠产线,相应工序的设备较为
完备,包括粗车设备、硬车设备、热处理淬火机、外圆磨磨床、螺纹磨床、检测设备
、实验分析仪器等,实现全工序均由公司独立完成生产,且能实现单工序自动化方案
。目前,该产线主要配合客户持续开展相应丝杠零部件的样件生产,并未被客户定点
,后续公司能否获取正式订单,以及其产品的技术方案、量产节奏、量产规模等方面
均存在不确定性,在此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防范投资风险。 
       (四)降本与增效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789.59万元,同比增长101.60%。公司不
断迎接挑战,持续推进开源节流及降本增效的工作,通过技术与工艺改善、推行标准
化作业、节能降耗、刀辅料寿命提升、内部质量提升、供应链体系优化、强化全员降
成本意识等一系列行动方案,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保障了公司的盈利
能力。 
       (五)团队与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深加厚人才储备,重点聚焦人
才培养机制,不断整合内外部资源,精准有效地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赋能组织
成长,推动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落实人才发展战略,稳步实现组织人才和
公司的长期共赢发展。 
     
       三、风险因素 
       1、宏观环境波动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与整车制造业存在着密切的联动关系,对经济
景气周期敏感性较高,受国民经济周期性波动及下游整车行业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周
期性。当宏观经济快速增长时,市场对汽车的需求量也会快速提升,从而带动汽车零
部件行业迅速发展;反之,在终端需求增长动力减弱的背景下,汽车零部件行业增速
也会随之放缓,甚至出现下滑的情况。 
       2、整车竞争带来的降价压力及原材料上涨面对的双向压力 
       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车竞争带来的降价压力将进一步向零部件企业
传递;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钢材、铝材等材料,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
公司生产成本,虽然公司采取多项措施以降低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
影响,但仍然不能排除未来前述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进而导致公司生产成本
的增加。因此,公司将面临配套价格下降、制造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 
       3、2024年上半年,全球经济表现出强劲的韧性,但仍面临地缘政治冲突的
持续发酵、全球经济复苏的不均衡性、全球金融环境的收紧趋势等不确定性,势必影
响到零部件企业。 
       4、公司于2021年12月23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出具的
《行政处罚决定书》(沪[2021]22号),后期公司或有可能面临投资者索赔的风险。 
       5、公司商誉账面原值余额258,354,452.02元,报告期末,商誉的账面价值
余额为86,285,155.51元。2018年度,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中的市场
占有率和竞争力,公司完成了收购上海光裕,该交易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
并成本超过取得的被购买方于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商誉。如果
上海光裕未来的经营情况不及预期,则公司可能存在商誉减值进一步扩大的风险,将
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对公司的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6、公司目前主要配合客户持续开展人形机器人用丝杠零部件的样件研发、
试制,并未被客户定点,后续公司能否获取正式订单,以及其产品的技术方案、量产
节奏、量产规模等方面均存在不确定性,在此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防范投资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区域布局优势 
       为压缩市场服务半径、提高客户响应能力,及时跟进生产需求并最大限度
地降低运输成本,公司采取紧贴汽车产业集群战略,在上海、无锡、盐城、天津、长
春、重庆等全国性汽车产业基地或主要客户所在地相继建立生产基地,直接配套长三
角、京津冀、东北、中西部汽车产业群。 
       上述布局使得公司贴近汽车产业链上一级供应商或整车厂生产,不仅有效
降低物流成本,也能实现对客户的JIT(准时化)拉动及供货与质量问题的快速反馈
。同时公司可及时掌握客户最新需求,提高客户响应能力及满意度,将客户的实时要
求及时、准确地反馈至生产基地,做出迅速调整,实现与客户的协同发展。 
       (二)行业地位优势 
       公司深耕汽车底盘领域二十余载,在国内转向器齿条以及减振器活塞杆细
分行业内,连续多年保持细分市场主导地位,拥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报告期内,实
现转向器类零部件销售1,374.34万件,减振器类零部件销售2,114.63万件。 
       公司空调压缩机产品广泛应用于重型卡车、轻微型卡车、工程车、客车等
商用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主机厂配套,近年来一直在商用车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空调压缩机产品销售56.22万台,其中应用于商用车42.33万台。 
       (三)客户资源优势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特点是行业壁垒较高,整车厂与零部件供应商关系稳固
、粘性较强,且质量认证及工艺审核要求较高,整体竞争格局较为稳定。经过多年努
力,公司已建立一套相对完备的客户体系且客户优质,多为全球汽车零部件50强企业
、国内著名合资车企、国内知名自主品牌车企。 
       底盘零部件业务,转向器类、减振器类产品客户体系已基本覆盖所有国内
外知名转向系统、减振系统制造企业。转向器类产品主要客户包括豫北机械、耐世特
(Nexteer)、采埃孚(ZF)、博世华域、荆州恒隆、蒂森克虏伯(TKP)、杭州世宝
、万都(MANDO)、蜂巢、一汽光洋等;减振器类产品第一大客户为国内减振器总成
龙头万都(MANDO),其余客户包括比亚迪、一汽东机工、天纳克、萨克斯、宁江山
川、日立安斯泰莫、马瑞利、京西重工、凯迩必等;高精密类产品主要客户包括采埃
孚(ZF)、费尼亚(PHINIA)、博世(Bosch)、钧风电控科技等。 
       铝合金轻量化业务,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采埃孚(ZF)等国内外知名整
车厂和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 
       空调压缩机业务,主要客户包括北汽福田、一汽奔腾、中国重汽、上汽大
通、北汽越野等知名整车厂和江淮松芝、上海良澄、柳州松芝、江西新电、江苏创导
空调等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 
       (四)产品结构优势 
       公司主要产品覆盖底盘类的齿条、齿轮、扭力杆、蜗杆、输入轴、输出轴
、IPA总成、减振器活塞杆、差速器输出轴、新能源高精密件CDC-evo外置控制阀壳体
、CDC-ivo内置控制阀零部件、线控刹车IPB-Flange、IPB-Piston等;铝合金轻量化
类的集成阀岛、电池包连接块、Yoke类件、控制臂、上气室端盖等;以及汽车空调系
统关键零部件压缩机、整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等。产品的多样性使得公司各产品的客
户资源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共享,有效降低了市场开发及管理成本,又可以满足客户
集中配套采购的需求,同时能够促进与客户产品开发技术的多层面、多维度相互交流
,有利于提升产品及技术的研发能力。产品结构的不断丰富与升级,也能够有效地避
免单一产品的市场风险。 
       (五)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底盘零部件业务,其中主要产品转向器齿条、齿轮、减振器活塞杆、
线控刹车IPB-Flange为汽车核心安全零部件。材料研发方面,通过和钢厂的产学研合
作,材料整合、开发和配置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具备开发和替代进口高性能优质切
削用金属棒材的能力,实现多款进口齿条、活塞杆材料的国产化,开发了应用于新能
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多款材料;材料加工方面,公司具备高精度、高性能汽车和机械行
业优质结构钢棒材和零件的生产、加工能力,各种材料加工工艺包括中频调质、拉拔
、连拔及高速旋风车削均为自主研发,相关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已
为国内外中高端客户批量生产加工各类优质材料、以及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电机轴等
优质、高精度零部件;产品制造方面,公司掌握高频淬回火、中频调质、中频消应力
等热处理核心工艺,以及多轴技术、电镀处理、磨齿、铣齿、滚齿、外圆磨削、超精
车削及磨削等关键专机加工工艺,另外,通过自主研发工装自动化、检验测量工具等
,结合引进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外先进高端精密设备的优势,为产品实现批
量生产提供了有力、高效的过程和质量保障。据此,公司建立了材料研发、材料加工
、产品制造的全流程优势地位,同时极大地缩短了产品研发和生产时间,从而保证了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随着终端客户对汽车驾驶体验的需求升级,公司不断拓
展新的业务,开发了后轮转向零部件、双齿齿条、VGR齿条、电子刹车类齿轮轴、差
速器输出轴、转向齿轮、转向扭杆、IPA总成、空心活塞杆、线控刹车及悬架系统主
动减振阀类零部件等多品类产品,实现了多元化的技术积累,为抢占技术、品类和市
场先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公司主导起草的《乘用车转向器齿条》汽车行业标准(QC/T1191-20
23),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3年4月21日发布,并于2023年11月1日实施,标志着公
司具备材料开发、产品加工和标准制定三位一体的能力。 
       公司铝合金轻量化业务,其中核心铝锻造技术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轻量
化方向,公司引入国外先进热模锻压力机、辊底式自动热处理等自动化生产线、100%
荧光渗透探伤生产线及球头装配生产线及各种总成测试与检验设备,拥有自主的模具
设计、模具CAE分析能力、控制臂总成开发能力,具备从原材料锯切、锻造、T6热处
理、清洗、荧光渗透探伤、机械加工等铝合金产品全工序生产制造能力、机加工能力
和完整的检测能力,并得到了客户的普遍认可。 
       公司空调压缩机业务,研发能力和试验验证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
电动压缩机产品在行业内起步早、品种全,获得商用车和乘用车主机厂认可,近年来
,公司通过研发人员的不断探索和产学研团队的推动,并结合最新的技术方向,极大
地提升了电动压缩机在NVH、高电压控制器、安全绝缘性等方面的性能。随着技术的
快速提升,公司的电动压缩机也迅速迭代升级,目前第四代电动压缩机GEH27、GEH34
、GEH46产品已实现量产,并正在开发GEH60产品。同时,公司高度重视商用车领域整
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的开发,已积累了丰富的相关前沿技术。另外,上海光裕被评为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市市级技术中心企业。


    ★2023年年度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中国汽车全年整体市场销量呈“低开高走,逐步向好”态势,最
终超出预期,产销量均创历史新高。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团结
一心、奋发向上,经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推进以下重点工作: 
       (一)市场与销售 
       1、底盘零部件业务,公司重视各主机厂可变单双齿转向机(VGR转向机)
机会,推进荆州恒隆两款单齿VGR齿条逐步量产,新获耐世特、一汽光洋等客户的项
目定点;持续开发主动式减振器类相关产品,包括CDC电磁减振器活塞杆、交叉孔及
圆弧槽活塞杆等,获比亚迪、万都、马瑞利、保隆科技等客户项目定点并批产;推进
和实现了博世(Bosch)线控刹车核心零部件IPB-Fang、采埃孚(ZF)CDC内置电磁阀
中4个核心零部件批量生产和交付,新获博世(Bosch)线控刹车IPB-Piston项目、费
尼亚(PHINIA)3个喷油器体项目、康明斯(Cummins)3个项目定点;积极拓展海外
市场,现有海外订单逐渐量产释放,如已稳定向采埃孚(ZF)德国、塞尔维亚供应配
套奔驰新能源EQ系列车型的差速器输出轴,出口采埃孚(ZF)德国、韩国的主动减振
器内置电子阀核心零部件以及出口蒂森克虏伯(TKP)德国的齿轮、扭杆等装配件,
新获耐世特波兰配套宝马系列车型的齿轮项目定点;另外,新开发了舍弗勒、伯科姆
、多耐、中科大等客户。 
       2、铝合金轻量化业务,公司持续加快新能源汽车市场布局,在现有比亚迪
、采埃孚(ZF)、萨克斯等客户基础上,积极开拓更多新客户,并新获比亚迪更多车
型的集成阀岛、控制臂等产品定点。 
       3、空调压缩机业务,电动压缩机产品获北汽福田、上汽大通、北汽股份、
北汽越野、江淮汽车等客户的项目定点;传统压缩机产品获北汽福田等客户的项目定
点;集成式热管理系统,获福田戴姆勒、集瑞联合重工等客户项目定点。 
       (二)研发与创新 
       1、底盘零部件业务,公司紧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积极推进研发双齿转
向机(DP转向机)、丝杠转向机(REPS转向机)的相关零部件,如双齿(DP)成品齿
条、主动和助力成品齿轮、可变速比(VGR)齿条等,以期实现产品在配套单车价值
上的突破和整体产品结构的深化。 
       2、铝合金轻量化业务,公司依托在铝合金轻量化业务的技术积累,继续开
发适应更多客户与车型的产品,改善加工工艺,如推进控制臂总成球头标准化设计,
以提升控制臂总成开发能力。 
       3、空调压缩机业务,公司通过改善动静盘的机加工工艺,实现电动压缩机
动静盘的精度提升、电动压缩机单体的噪音优化;公司高度重视对整车集成式热管理
系统的开发工作,加强与北京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校企合作,依托前期对汽车热
管理(含空调系统)的研究,开发出8-13KW的热管理系统,实现新能源电动重卡电池
热管理和驾驶舱制冷需求的模块化方案。 
       4、人形机器人业务,报告期末,公司迎来进军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机会,
公司在战略上对此高度重视。公司根据客户需求,配合推进人形机器人用丝杠产品的
样件研发工作,人形机器人用 
       丝杠主要分两种,一是行星滚柱丝杠,具体包括螺母、行星滚柱、丝杆、
齿圈等部件;二是梯形丝杠,具体包括螺母、丝杆等部件。公司开展人形机器人用丝
杠产品研发,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国家政策上,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
记深刻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
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
动能”。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3年10月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下称
《指导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
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
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
济发展的新引擎,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以大模型等
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引领,在机器人已有成熟技术基础上,重点在人形机器人“大脑
”和“小脑”、“肢体”关键技术、技术创新体系等领域取得突破,而丝杠产品即为
人形机器人“肢体”中的关键部件。 
       技术工艺上,公司具备相应能力。公司扎根汽车底盘零部件行业20多年,
所积累的生产工艺与丝杠产品的生产工艺有较高的同源性,公司研发团队在相应的精
密车加工、磨加工、原材料调质、表面热处理、探伤、校直等环节,形成了一套专业
性高、体系性强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方案。 
       综上,公司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但若要正式量产,
仍需解决诸多问题,公司配合客户研发的上述部件也仅处于样件阶段,并未被客户正
式定点,更未形成收入,在此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防范投资风险。 
       (三)产能与投资 
       1、底盘零部件业务,公司重点投资的电子助力转向系统(EPS)成品齿条
、成品齿轮扩能项目逐步释放产能并贡献相应业绩;为满足采埃孚(ZF)、博世(Bo
sch)、康明斯(Cummins)持续增长的订单需求,公司在无锡工厂逐步新增或扩大产
能储备,包括多条配套线控悬架系统的CDC内外电磁阀壳体零部件产线、新增配套线
控刹车系统的IPB-Fange和Piston产线、柴油高压共轨系统零部件产线等。 
       2、铝合金轻量化业务,在江苏盐城生产基地,投资布局的产线正按计划有
序建设中,其中,第一条产线已量产,第二条产线已安装完成,第三、四条产线正在
采购建设中。 
       3、空调压缩机业务,改造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产线已投产;新集成式热管
理系统产线和电动压缩机自动装配线正按计划建设中;厂房改扩建一期工程已完成并
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按计划推进中。 
       (四)降本与增效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开源节流及降本增效的工作,通过技术与工艺改
善、推行标准化作业、生产管理优化、内部质量提升、供应链体系优化、节能降耗、
刀辅料寿命提升、强化全员降成本意识等一系列行动方案,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五)团队与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深加厚人才储备,重点聚焦人
才培养机制,不断整合内外部资源,精准有效地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赋能组织
成长,推动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落实人才发展战略,稳步实现组织人才和
公司的长期共赢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属于汽车零部件行业,业务发展与汽车行业高度相关。据中国汽车工
业协会统计分析,该行业在报告期内的发展概况如下: 
       1、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 
       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已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2023年,全年整体市场销
量呈“低开高走,逐步向好”特点。年初,受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和新能源汽车补
贴政策退出、春节假期提前、部分消费提前透支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恢复相对滞后
,前两个月累计产销较同期明显回落;3-4月,价格促销潮对终端市场产生波动,汽
车消费处于缓慢恢复过程中,汽车行业经济运行总体面临较大压力;5-10月,在国家
及地方政策推动下,加之地方购车促销活动等措施延续,市场需求逐步释放,“金九
银十”效应重新显现;11月以来,市场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叠加年末车企冲量,汽车
市场向好态势超出预期,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016.1万辆
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实现两位数的较高增长。 
       2、乘用车产销创历史新高 
       我国乘用车市场连续九年超过2,000万辆。在转型调整期过程中,自2020年
以来,乘用车销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23年,乘用车市场竞争加剧,同时伴随市
场日趋回暖,购车需求进一步释放,我国乘用车市场形势逐渐好转,回归正常节奏,
有效拉动了汽车增长,乘用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分别
增长9.6%和10.6%。 
       3、商用车市场企稳回升 
       近些年来,我国商用车市场销量跌荡起伏。2020年,受国Ⅲ产品淘汰、治
超趋严以及基建投资等因素拉动,商用车市场大幅增长,产销达到峰值;随后2021年
市场需求出现下降;2022年跌落谷底,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3年受宏观经济
稳中向好、消费市场需求回暖因素影响,加之各项利好政策的拉动,商用车市场谷底
回弹,实现恢复性增长,产销量分别完成403.7万辆和40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
%和22.1%。 
       4、新能源汽车保持产销两旺发展势头 
       我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来高速发展,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场
的双重作用下,2023年,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
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
期5.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分别占商用车产销11.5%和11.1%;新能源
乘用车产销分别占乘用车产销的34.9%和34.7%。 
       5、汽车出口再上新台阶 
       2023年,汽车出口再创新高,成为拉动汽车产销量增长的重要力量。汽车
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出口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7%。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底盘零部件业务、铝合金轻量化业务、空调压缩机业务
三大板块。公司底盘零部件业务在更为细分的转向器齿条、减振器活塞杆行业内,处
于绝对领先的市场龙头地位;空调压缩机业务也在商用车同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二)主要产品 
       说明:因底盘差速器类零部件的输出轴产品收入占比较小,其收入目前纳
入转向器类零部件。 
       (三)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的产品全部采用直销的模式。公司的客户主要为汽车产业链上一级供
应商或整车企业,底盘零部件业务产品几乎覆盖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铝合
金轻量化业务及空调压缩机业务产品多为国内外知名汽车整车企业或一级供应商。客
户对下游供应商通常实行合格供应商管理模式,公司需经过严苛的评审以进入客户的
合格供应商体系。公司的产品均为非标准化产品,公司会根据客户的产品设计需求进
行定制化的同步开发,在通过客户的定点并取得销售订单后,公司依据订单组织采购
和生产,并完成产品的交付。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钢材、铝材、壳体以及辅料等,公司设有采购
部门,根据生产经营计划组织采购。采购部门根据供应商选择标准对供应商进行初步
背景调查后筛选出符合汽车行业质量标准的供应商,组织研发、工艺、质量、财务等
相关部门对供应商进行审核,通过审核后列入合格供应商,并负责收集分析原材料的
市场价格,控制采购成本;同时对供应商进行日常管理、定期审核、业绩评估和监控
,确保所采购的物资供货及时、质量合格、价格合理,满足生产交付和技术标准的需
求。 
       3、生产模式 
       公司的生产模式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
每年年底根据客户的下年度计划,制定公司的年度生产计划预案,每月根据客户订单
,制定公司月度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在生产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定期根据客户的需
求进行调整,确定周计划和日计划。整个生产过程包括生产计划、车间制造、检验入
库与产品交付。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区域布局优势 
       为压缩市场服务半径、提高客户响应能力,及时跟进生产需求并最大限度
地降低运输成本,公司采取紧贴汽车产业集群战略,在上海、无锡、盐城、天津、长
春、重庆等全国性汽车产业基地或主要客户所在地相继建立生产基地,直接配套长三
角、京津冀、东北、中西部汽车产业群。 
       上述布局使得公司贴近汽车产业链上一级供应商或整车厂生产,不仅有效
降低物流成本,也能实现对客户的JIT(准时化)拉动及供货与质量问题的快速反馈
。同时公司可及时掌握客户最新需求,提高客户响应能力及满意度,将客户的实时要
求及时、准确地反馈至生产基地,做出迅速调整,实现与客户的协同发展。 
       (二)行业地位优势 
       公司深耕汽车底盘领域二十余载,在国内转向器齿条以及减振器活塞杆细
分行业内绝对领先,连续多年保持细分市场主导地位,拥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报告
期内,实现转向器类零部件销售2,695万件,减振器类零部件销售4,448万件。 
       公司空调压缩机产品广泛应用于重型卡车、轻微型卡车、工程车、客车等
商用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主机厂配套,近年来一直在商用车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空调压缩机产品销售113万台,其中应用于商用车90万台。 
       (三)客户资源优势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特点是行业壁垒较高,整车厂与零部件供应商关系稳固
、粘性较强,且质量认证及工艺审核要求较高,整体竞争格局较为稳定。经过多年努
力,公司已建立一套相对完备的客户体系且客户优质,多为全球汽车零部件50强企业
、国内著名合资车企、国内知名自主品牌车企。 
       底盘零部件业务,转向器类、减振器类产品客户体系已基本覆盖所有国内
外知名转向系统、减振系统制造企业。转向器类产品主要客户包括豫北机械、耐世特
(Nexteer)、博世华域、采埃孚(ZF)、蒂森克虏伯(TKP)、荆州恒隆、无锡威孚
、蜂巢、一汽光洋、杭州世宝等;减振器类产品第一大客户为国内减振器总成龙头万
都(MANDO),其余客户包括一汽东机工、比亚迪、天纳克、萨克斯、宁江山川、马
瑞利、京西重工、日立安斯泰莫、凯迩必等;高精密类产品主要客户包括采埃孚(ZF
)、博世(Bosch)、费尼亚(PHINIA)、钧风科技、隆盛科技等。 
       铝合金轻量化业务,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采埃孚(ZF)、萨克斯等国内
外知名整车厂和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 
       空调压缩机业务,主要客户包括北汽福田、一汽奔腾、中国重汽、福田戴
姆勒、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北汽越野、赛力斯等知名整车厂和江淮松芝、上海
良澄、柳州松芝、江苏创导空调、江西新电、安徽全柴等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 
       (四)产品结构优势 
       公司主要产品覆盖底盘类的齿条、齿轮、扭力杆、蜗杆、输入轴、输出轴
、IPA总成、减振器活塞杆、差速器输出轴、新能源高精密件CDC-evo外置控制阀壳体
、CDC-ivo内置控制阀零部件、线控刹车IPB-Fange、IPB-Piston等;铝合金轻量化类
的集成阀岛、电池包连接块、Yoke类件、控制臂、上气室端盖等;以及汽车空调系统
关键零部件压缩机、整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等。产品的多样性使得公司各产品的客户
资源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共享,有效降低了市场开发及管理成本,又可以满足客户集
中配套采购的需求,同时能够促进与客户产品开发技术的多层面、多维度相互交流,
有利于提升产品及技术的研发能力。产品结构的不断丰富与升级,也能够有效地避免
单一产品的市场风险。 
       (五)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底盘零部件业务,其中主要产品转向器齿条、齿轮、减振器活塞杆、
线控刹车IPB-Fange为汽车核心安全零部件。材料研发方面,通过和钢厂的产学研合
作,材料整合、开发和配置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具备开发和替代进口高性能优质切
削用金属棒材的能力,实现多款进口齿条、活塞杆材料的国产化,开发了应用于新能
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多款材料;材料加工方面,公司具备高精度、高性能汽车和机械行
业优质结构钢棒材和零件的生产、加工能力,各种材料加工工艺包括中频调质、拉拔
、连拔及高速旋风车削均为自主研发,相关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已
为国内外中高端客户批量生产加工各类优质材料、以及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电机轴等
优质、高精度零部件;产品制造方面,公司掌握高频淬回火、中频调质、中频消应力
等热处理核心工艺,以及多轴技术、电镀处理、磨齿、铣齿、滚齿、外圆磨削、超精
车削及磨削等关键专机加工工艺,另外,通过自主研发工装自动化、检验测量工具等
,结合引进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外先进高端精密设备的优势,为产品实现批
量生产提供了有力、高效的过程和质量保障。据此,公司建立了材料研发、材料加工
、产品制造的全流程优势地位,同时极大地缩短了产品研发和生产时间,从而保证了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随着终端客户对汽车驾驶体验的需求升级,公司不断拓
展新的业务,开发了双齿齿条、VGR齿条、电子刹车类齿轮轴、差速器输出轴、转向
齿轮、转向扭杆、IPA总成、空心活塞杆、线控刹车及悬架系统主动减振阀类零部件
等多品类产品,实现了多元化的技术积累,为抢占技术、品类和市场先机打下坚实的
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主导起草的《乘用车转向器齿条》汽车行业标准(QC/T119
1-2023),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3年4月21日发布,并于2023年11月1日实施,标志
着公司具备材料开发、产品加工和标准制定三位一体的能力。 
       公司铝合金轻量化业务,其中核心铝锻造技术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轻量
化方向,公司引入国外先进热模锻压力机、辊底式自动热处理等自动化生产线、100%
荧光渗透探伤生产线及球头装配生产线及各种总成测试与检验设备,拥有自主的模具
设计、模具CAE分析能力、控制臂总成开发能力,具备从原材料锯切、锻造、T6热处
理、清洗、荧光渗透探伤、机械加工等铝合金产品全工序生产制造能力、机加工能力
和完整的检测能力,并得到了客户的普遍认可。 
       公司空调压缩机业务,为国内最大的商用车压缩机主机厂供应商,产品种
类齐全,研发能力和试验验证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电动压缩机产品在行业内
起步早、品种全,获得商用车和乘用车主机厂认可。电动涡旋压缩机在现有平台产品
上,通过公司研发人员的不断探索和产学研团队的推动,并结合最新的技术方向,极
大地提升了压缩机单体的NVH性能;GEV80系列压缩机的产品优化及批量生产,填补了
大排量电动涡旋压缩机的市场空白,提升了新能源汽车整个空调系统的可靠性;新开
发的第四代电动压缩机GEH27、GEH34、GEH46实现量产,并进一步改善了性能;目前
正在开发的GEH60(800V)大排量高电压平台的压缩机,可以解决整车快速充电时电池
冷却问题;二氧化碳电动压缩机已经完成功能样件试制,正在进行样机试验验证,二
氧化碳压缩机的开发可以提升低温制热效果,优化低温环境下整车电池耗电过快的问
题;GEH27A低温热泵产品已通过了样机试验测试,可实现在-30℃环境下的制热功能
,效果良好。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电动压缩机及热管理系统核心技术的掌控,公司组建
电子电气团队,开展对控制器的研究与开发。公司高度重视商用车领域整车集成式热
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北京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校企合作,完成了对整车集成式
热管理系统产品的联合开发,获得福田戴姆勒项目的定点并实现小批供货,其他热管
理项目也在按计划稳步推进中。另外,上海光裕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上海市市级技术中心企业。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研发投入9,399.30万元,截止报告期末,
公司有效期内专利167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8.8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
76亿元,增长10.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5,086.86万元,较上年同期
增长10.72%。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汽车市场发展趋势 
       伴随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及购买力的上升,我
国潜在汽车消费需求仍然巨大,而从人均GDP和汽车保有的国际横向比较看,我国中
长期汽车市场仍拥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同时,以电动化和模块化、数字化、网络化和
智能化为特征的技术革命与以平台化、共享化为特征的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正在显
著地改变汽车行业的格局,从而进一步引导我国汽车产业的创新和结构化升级。 
       2、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长期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
我国政府已出台一系列鼓励汽车零部件发展的政策措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指出,突破车用传感器、车载芯片等先进汽车电子以及轻量化新材料、高端制造装
备等产业链短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
产业体系。随着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开发能力的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不断满
足整车发展需要,并呈现以下趋势: 
       (1)汽车零部件行业分工明确,呈现专业化、规模化特征 
       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多层级分工特点,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主要按照“零件
、部件、系统总成”的金字塔式架构,具体划分为一、二、三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
具备参与整车厂联合研发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力,二、三级供应商一般专注
于材料、生产工艺和降低成本等方面,二、三级供应商竞争激烈,需要通过加大研发
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产品等方式摆脱同质化竞争。随着整车制造商角色从大而全的
一体化生产、装配模式逐步转变为专注整车项目研发设计,汽车零部件厂商角色逐步
从单纯制造商延伸至与整车厂商联合开发,根据整车厂的要求开发生产。在专业化分
工背景下,逐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2)汽车零部件趋向于轻量化发展 
       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汽车电动化带来的延长续航里程需求的推动下,汽
车轻量化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轻量化是传统车节能及提高新能源
汽车续航里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汽车的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
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备重量。未来汽车的轻量化实际上就是零部件的轻量化
,轻量化零部件的应用趋势明显,铝制汽车零部件等轻量化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且市场发展态势良好,相关的行业将在汽车轻量化趋势中显著收益。 
       (3)汽车零部件将向电子化发展 
       随着零部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汽车零部件电子化将成为未来新的发展方
向。汽车自诞生即以机械技术应用为主,但目前仅依靠机械技术创造附加值的潜力已
相对有限。电子和信息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为其创造高附加值拓展了新的空间
。国外汽车工业发达,现已将汽车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发动机、底盘、车身的控制和
故障诊断以及音响、通讯、导航等方面,从而使整车的安全性能、排放性能、经济性
能以及舒适性得到极大提高。可以预见,未来汽车零部件行业将结合更多新兴技术,
电子化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4)汽车零部件将向系统化研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发展 
       在零部件轻量化、电子化的趋势下,行业将逐步实行产品升级,实现向集
成化、模块化供货方向转变。汽车零部件的集成化、模块化是通过全新的设计和工艺
,将以往由多个零部件分别实现的功能,集成在一个模块组件中,以实现由单个模块
组件代替多个零部件的技术手段。汽车零部件系统集成化、模块化具有很多优势:首
先,与单个零部件相比,集成化、模块化组件的重量更轻,有利于整机的轻量化,从
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其次,集成化、模块化组件所占的空间更小,能够优化整机
的空间布局,从而改善整机性能;再次,与单个零部件相比,集成化、模块化组件减
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装配的效率。汽车零部件系统的集成化、模块化已成为汽车零
部件行业,特别是乘用车汽车零部件行业一个重要的趋势,这将有助于零部件企业提
升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竞争地位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形成长期持续的发展
动力。 
       (二)公司发展战略 
       总体发展上,公司坚持汽车零部件业务为基石,人形机器人业务为未来的
双引擎战略。一方面,牢牢把握新能源发展大趋势,以汽车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
、集成化为方向,寻求在线控转向、制动、悬架,底盘悬挂、车身结构及动力总成轻
量化,集成式热管理系统业务方面的新突破,为公司业绩提供新的增量,从而打造国
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另一方面,紧紧抓住人形机器人产业全球化浪
潮的时代机遇,配合客户做好人形机器人用丝杠产品的研发、量产工作,并在技术工
艺上实现自主可控,从而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经营计划 
       汽车零部件业务,(1)公司持续进行市场开拓和新项目开发,继续优化客
户结构,进一步丰富客户集群,不断巩固现有产品市场地位,扩大新能源相关产品的
市场份额,同时,紧抓汽车出口强劲发展机遇,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提升海外业务
体量,争取全年销售额稳中有升;(2)伴随各业务板块产能的进一步释放,持续落
实降本增效工作,不断通过加强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改善工艺实现流程管控优化,
精进生产管理系统,推动设备自动化应用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损耗,以此增加
公司应对内外部经营环境因素的抗风险能力,进而保证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3
)公司将积极有序地推进落实若干重点项目,包括博世(Bosch)IPB智能集成刹车系
统的核心零部件IPB-Piston量产、康明斯(Cummins)柴油高压共轨零部件量产、铝
合金轻量化控制臂总成量产、新客户集成阀岛产品量产以及江苏盐城生产基地新增产
线的建设;集成式热管理系统新产线和空调电动压缩机自动装配线的投产建设等。 
       人形机器人业务,(1)根据客户需求,持续配合做好人形机器人用丝杠产
品的样件研发工作,按时保质提交送样;(2)不断探索、深入研究人形机器人用丝
杠产品实现量产工艺的优化方案;(3)大力推进人形机器人用丝杠产品规模化产线
的建设工作,包括基础设施工程、产线设备采购、安装、调优等,以响应客户未来可
能性的量产落地;(4)根据汽车Tier1客户需求,配合做好丝杠产品应用于汽车后轮
转向系统(RWS)的研发工作。当然,再次重申,公司虽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未来
发展,但其技术方案、项目定点、正式量产等工作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还请广大投
资者注意防范投资风险。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环境波动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与整车制造业存在着密切的联动关系,对经济
景气周期敏感性较高,受国民经济周期性波动及下游整车行业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周
期性。当宏观经济快速增长时,市场对汽车的需求量也会快速提升,从而带动汽车零
部件行业迅速发展;反之,在终端需求增长动力减弱的背景下,汽车零部件行业增速
也会随之放缓,甚至出现下滑的情况。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
总基调,着力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工作,
经济运行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但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投资意愿不强等诸多因素
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 
       2、整车竞争带来的降价压力及原材料上涨面对的双向压力 
       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车价格战持续升级将进一步向零部件企业传递
;虽然报告期内原材料价格有所下降,但未来不排除反弹波动,一旦上涨必定推升造
车成本,零部件企业将面临配套价格下降、制造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 
       3、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交织和贸易政策壁垒加剧,通过
能源供给收缩、供应链效率下降、运输成本上升等,加大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风险
,势必影响到零部件企业。 
       4、公司于2021年12月23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出具的
《行政处罚决定书》(沪[2021]22号),后期公司或有可能面临投资者索赔的风险。 
       5、公司于2022年7月14日收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向公司送达的(2021)
沪民终961号《民事裁定书》,裁定内容为“撤销上海金融法院(2020)沪74民初169
8号民事判决,本案发回上海金融法院重审”。鉴于案件发回上海金融法院重审,该
诉讼的解决方式、解决时间和最终的结果尚存在不确定性,其对公司本期利润及期后
利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最终实际影响需以法院判决为准。 
       6、公司商誉账面原值余额258,354,452.02元,报告期末,商誉的账面价值
余额为86,285,155.51元。2018年度,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中的市场
占有率和竞争力,公司完成了收购上海光裕,该交易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
并成本超过取得的被购买方于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商誉。如果
上海光裕未来的经营情况不及预期,则公司可能存在商誉减值进一步扩大的风险,将
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对公司的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
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利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赛
   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